活動名稱

對!人性惡。然後呢?--談荀子的人性論

課程名稱

經典裡的人性論述

活動日期

1141021(星期二)

活動時間

15:00-17:00

活動地點

N217教室

活動參與對象

本校學生

活動參與人數

58

一、 活動重點及目的:

    「人性」是哲學的基源課題,亦應是「生命教育」的重要內涵。本課程以經典裡的「人性論述」為主,期中考前以儒家哲學經典為主,涵蓋孔子、孟子、荀子的人性觀;期中考後則以文學經典為主,涵蓋金瓶梅西遊記》,希望能更全面展現人性內涵,並藉此深入理解個人與他人的生命展現及可能肇因。

二、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:

    本課程以經典裡的「人性論述」為主軸,講座前已論述了儒家人性論的根源、孔子的觀點,繼之論述孟子的性善論;荀子同為儒家,其主張的性惡觀點卻看似與孔、孟迥異,若果,則孟子、荀子何以仍同歸屬為儒家?荀子兩位重要學生韓非、李斯卻成為法家代表,其間轉折的關鍵應與荀子人性趨惡論述有關。

    因此,本講座邀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杜明德教授,以「荀子的人性論」為題作為課程之融入活動。杜教授專攻荀子研究,並兼任高師大學務長,除了論述荀子性惡論的內涵,釐清看似與孟子主張迥異的觀點,實為指涉範疇不同;也解釋了性惡主張下,人能仍成聖成賢的關鍵「偽」,此「偽」並非偽裝,而是指「人為」,亦即靠著後天教養,性惡仍可為善。杜教授並藉實務經驗、以大學生的學習及生活實例佐證性惡論述,讓學生能深刻理解並運用在日常生活、解決問題。學生的滿意度達4.85點制),演講結束仍有學生私下提問,杜教授亦充分撥冗回答,頗能展現講者的熱忱與學生的學習成效。

活動花絮:

35

36

頒發感謝狀

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杜明德教授演講

37

38

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杜明德教授演講

同學認真聆聽

Go to top